“学而不思”在数学第二轮的复习中几种具体表现:上课听懂了,课后作业不会做;对数学题有“未曾相识”的感觉;只会朦胧做出数学题,却讲不出其中原因;对总结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策略缺乏;粗心是犯同样的错误的最好解释。这就是你的数学第二轮复习中,阻滞你很难取得好成绩的又一个大敌。
数学知识点多,题型千变万化,复习耗费的时间最多,所以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几个数学复习时一不小心就会犯的坏习惯,看看哪些是你们需要注意的吧。
预制言语 从组块的观点出发,可以认为,人们记忆中储存的语言材料,并不仅仅是个别词素和单词,而常常是经预制的组块,也就是一种预制言语。预制言语有利于更有效地恢复,也有利于说话者在表达时把注意力集中到话语中较大的结构上,而不是把注意力狭窄地集中在个别单词上。
在后期复习阶段,有不少同学对过去数学高考和现在模拟考试中的一些综合题目,感到束手无策,产生自卑心理,认为自己在高考中必败无疑,其实高考题目都有层次性,以考察不同层次的学生水平。一般来说,最后阶段,不宜钻怪题、难题、偏题,而应抓住基础,回归课本,集中精力对数学知识进行有计划地梳理,提炼知识中的思想、观点、方法,使自己的头脑里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链和方法链,以便考试时顺利地从自己的“记忆库”中提取所需要的知识和方法。对于少量具有基础性、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综合题,注重知识间的纵横联系,注重解题规律的总结,做到做一题,知一类,减少重复练习。
高三新生焦虑症来袭,老师提醒用行动驱赶
“我的成绩在班上处于中游,很希望通过高三一整年的复习能够让成绩有一个飞跃,一想到这里我就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。但又很害怕努力了之后没有成效,希望越大失望越大。时常会想一想高考的情景,一想就心里一紧。”小黄说。
支招
每天一分析一总结
广东实验中学学生发展指导中心负责人、心理老师蓝敏表示,在高三一开始就出现焦虑情绪,其实是正常现象。解决的办法是关注当下,想三个问题:我现在正在做什么?我该怎么做才能避免正在焦虑的事情发生?还可以做什么让未来变得更好。回答了这三个问题后,就去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情,用行动来驱赶焦虑。“除了焦虑,高三阶段,出现一段时期的疲惫、烦躁和抗拒情绪,都是很正常的。我们要接受,这种负面情绪会更容易过去。”蓝敏说。她表示,高三的学习重点是在复习的基础上,进行归纳总结。建议学生从现在开始,每天都花一点时间对一整天的学习进行分析总结。另外,不要打疲劳战。“人的身体是有节律和周期的,会有波峰和波谷,要做好调整,千万不要到了大考时,出现周期性疲惫。”
每月一阶段一目标
在昨日的动员会现场,一位家长代表说:“儿子喜欢喝红酒,我告诉他,只有努力,才能天天喝红酒。”而这位学生上台后也表示,要为了以后能天天喝红酒而努力。对此,广铁一中心理老师吴小琴表示,这种激励方法对心理素质较好,对生活感受能力强的孩子来说,确实能激发学习的内在动机。但不能过度使用,尤其是对于那些心理素质一般、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来说,反而会加剧恐惧焦虑的心态。“有不少女学生跑到心理咨询室跟我说,父母告诉她,如果不好好考,就上不了好大学、找不到好工作,遇不上理想的对象。于是她们觉得只要高考没考好,整个人生就完蛋了。这种心态对备考是不利的。”吴小琴建议,更有效、更安全的鼓励方式,是让他们发现学习的兴趣,体验学习的成就感。要帮助孩子做一个合理的定位,再以每次月考为一个阶段,设立目标,每次进步一点点。鼓励孩子们先接受现实,再改变现实。